骨盆底器官脫垂(Pelvic Organ Prolapse,POP)(俗稱「子宮下垂」),意指骨盆底器官(子宮、陰道、膀胱及直腸)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位置,以至有下墜或突出的異常現象。
成因
可能造成子宮下垂的原因包括:
- 曾懷孕及生產:生產次數多,產程時間長或生產時骨盆底肌肉或神經受到創傷
- 身體老化:骨盆支撐組織會隨年齡而萎縮,骨盆腔肌肉自然鬆弛,或減低韌力
- 停經 / 更年期後:缺乏女性激素會加快組織之退化
- 長期承受較大腹壓:如肥胖、長期咳嗽、便秘等
- 骨盆手術後,如膀胱手術及子宮切除術
症狀
視乎脫垂的位置和程度,一般的症狀包括:
- 感覺下陰有腫塊突出,有沉重或拉扯的不適感
- 下背痛
- 行房困難
- 泌尿系統問題,例如尿失禁,尿液滯留或感染
- 排便不順
種類
- 陰道前壁脫垂 = 膀胱脫垂
- 陰道後壁脫垂 = 直腸 / 小腸脫垂
- 陰道頂部脫垂 = 子宮脫垂或陰道穹窿脫垂(無子宮情況)
檢測方法
- 陰道檢查
或須配合超聲波、磁力共振或尿動力學檢查(Urodynamic Study)、子宮頸抹片檢查(Cervical Screening)作進一步評估。
治療方法
非手術治療:

- 骨盆底肌肉運動
以強化盆底肌肉的承托能力
- 子宮托
- 適合不太嚴重,仍想生育的年輕患者,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者
- 可暫時支撐脫垂的器官
- 需每 4-6個月更換一次
- 長期配戴或會引起陰道組織潰瘍出血,和影響房事
手術治療:
- 經陰道子宮切除術
- 骨盆底修補術
- 陰道骶骨固定術
- 尿道懸吊術
- 曼徹斯特修補術